我眼中的过年手抄报我眼中的过年手抄报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版的黑板报。下面是我眼中的过年手抄报,请参考! 我眼中的过年手抄报 1 我眼中的过年手抄报 2 我眼中的过年手抄报内容 记忆中的过年作文 我的家乡称过年叫过年下。过年下在乡下是隆重而神圣的,也是小孩儿们最希望的日子。吃罢腊八粥,就天天盼着过年下,而年下却如老黄牛似的,慢慢腾腾,总是不到,好不让人心焦。天天盼夜夜想,好不容易等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年的序幕终于拉开了。 乡谚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个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灌酒,三十晚上捏扁食,五更起来把头磕。从祭灶开始到大年初一,日程安排的井井有序、满满当当。 腊月二十三,要祭灶。据说,老灶爷这一天要升天,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家里人的情况。于是,人们就烧上一炷香,供上粘牙的麦芽糖,口里祷告一番“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话,放一挂鞭炮,送老灶爷上路。至于祭灶为何要用麦芽糖,人们说是为了粘他的嘴,不让他乱讲。这就不对了,他见了玉皇大帝总不能不说话吧。现在想来,粘嘴,别乱说;吃糖,好话多讲——妙哉,麦芽糖!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下的食品,其中,蒸馍、过油、煮肉,最令人兴奋。此时,整个村庄,炊烟缭绕,香气氤氲。新盘的土灶,大块的劈柴熊熊燃烧、大蒸笼冒着热气。蒸的食品除了馒头,还有枣花、人口馍等过年下必备的食品。枣花,是用面盘作花朵的形状,然后插上红枣制成。其作用有两个,一是在敬神和祭祀祖宗的供桌上摆放;二是作为外甥来舅家拜年时的回礼。枣花,也称为栆山。外甥靠山长,所以外甥们到舅家拜年,走时其他东西可以不要,枣山是必要的。人口馍,为半圆形,顶插红枣,内包红枣,有的还包一枚硬币,供大年初一中午食用。假如谁有幸吃出了钱币,那他就太有福气了。过油和煮肉一般在晚上。过油所炸的食品一般有焦花、蜜食、丸子、鱼之类。煮肉,一般是大肉、牛肉和鸡。煮肉的的香气是那样诱人,不吃上几块我是睡不着觉的——不要笑我馋嘴,因为那时一年实在吃不了几回肉。直到今日,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香的肉了。 二十八贴花花,家家户户贴春联和门神。除了贴春联门神,还要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