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整体把握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通过描写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典型作品,全文不仅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还有对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描写。课文节选了原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集中记载了蔺相如的事迹,对廉颇也做了简要的叙述。 本文的叙述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二二”,即以三个小故事来描写两个人物,之间贯穿两种矛盾。作者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而故事情节的推进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的,这种矛盾包括秦赵之间的冲突这个主要矛盾和廉蔺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 本文共 21 段,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段),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由于两人地位高低悬殊、影响的大小不同,在他们之间将会产生矛盾就成为必然。这一段为后文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了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 3~13 段),以“和氏璧”为线索,记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始末。作者在第一部分极为概括地介绍了廉颇的主要功绩之后,就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蔺相如身上。而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这样的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接着蔺相如向赵王分析了秦赵之间和氏璧事件的形势,根据形势采取相应对策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刻毅然出使秦国。 接下来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出相如的敢于斗争,更突出了他的善于斗争。入秦后他本已将和氏璧献与秦王,后见秦王并无偿城之意,便产生将璧取回之心,但在当时形势下又不能强行夺取,只能以智巧取。在借“璧有瑕,请指示王”的理由取回和氏璧后,他又机敏地提出“人璧俱碎”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先缓和矛盾,“召有司案图”,装模作样一番,但相如依然看穿了秦王的伎俩,又提出条件以获得回旋余地,以便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最后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以证明自己“完璧归赵”是理所应当的,从而取得了与秦王斗争的胜利。 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