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片段作者:高海军 画友在法国见到赵无极,恭请见教,赵无极未对他的画作进行点评,只是说“多画就可以了”,画友觉得受到冷落。多年过去,豁然开朗,知道“多画”就是真理。 蒙克 12 岁便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画呈现着梦境般的忧伤,亦真亦幻。《呐喊》是 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那个政治唯上的年代,大学老师讲解道,《 呐喊》是对当时的黑暗制度的抨击和控诉;好多年后,我却从《呐喊》中看见了一个灵魂在仰天质问:住在天上的那些神们,你们管管人间的生命吧。 王府井外文书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国外的画册,塞尚、弗朗西斯. 芒克、西斯莱 、 达利……渐渐不敢多看下去。不是大师的画作不好,相反好 极,只是觉得所有的画境都像是自己内心梦境般曾有过的经历。一位哲人 说:“一些文字读到拍案叫绝时是因为我的想法让他说出来 了。”生命的心意竟如此相通。想起苏格拉底 的一句话:“我不是在给你们 传授知识,我只是一个接生婆,把你们自己的思想引发出来:” 有人问齐白石:“你知道石涛吗?“我不知道,但是,石涛与我有什么关系?” 有人把中国绘画分为几个阶 段:上古三代:幼稚、纯洁、天真、美丽;先秦两代:浪漫、热烈、舒展、欢畅:晋唐宋元:英伟、雍容、沉稳、干练;明清和近代:通达、滞重苍辣、多思。突发奇想.假设人类的文化精神循序在自然衍变中,那么以此类推,当下正好进入人类中老年时代。 高更说过这样一段 话:“我的主意已定……我想抛弃一切别人视为荣誉的东西,煞后自由地画画… …我最终将在没有金钱和烦恼的情况下自由地去爱、去唱、去死。”这是好多人的梦想,可只有高更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