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单元高考聚焦 本单元讲述的是戊戌变法,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内容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影响,维新运动兴起的表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从命题的角度看,着眼于戊戌变法发生、发展过程中具体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的分析,并同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相结合,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命题方式。单元专题归纳 一、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维新运动的关系 1.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上向中国资本输出,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民族危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清政府要偿还的借款逐年增加,又遇天灾,造成财政危机日甚,为解决财政问题又大力搜刮百姓,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合法化,从而,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出现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二、维新思想的形成、传播及实践1.康梁维新派在吸取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儒学思想中寻找依据,并将儒学思想和西学相结合,以儒学思想为武器,打着孔子的旗号,即在儒学的外衣下宣传维新思想。2.在宣传方式上通过公车上书,建立维新团体,创立报刊、学堂、报馆、书局等多种形式制造维新舆论,逐渐形成维新变法的新局面。3.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运动出于时势的需要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转入政治实践阶段,最终于 1898 年光绪帝颁布维新法令,出现了“百日维新”局面。三、关于百日维新得以推行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空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2.经济基础:19 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的发展,这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百日维新的阶级基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