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染色体变异的意义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简述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收集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包括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属于微观生物学知识。通过“边做边学”“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变微观为直观,使学生对结构变异的方式有所了解。通过“课题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学生能认识到生物受到化学物质或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率会增大,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内容通过表格列举出多种生物正常染色体数目,使学生了解正常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为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打好基础。整倍性变异中介绍了单倍性变异、一倍性变异和多倍性变异。“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则和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边做边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选用多种材料来作实验的材料,如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成不同的染色体,然后,尝试着模拟染色体断裂和断裂后片段的不正常重新连接,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各种变异的可能,并用材料来模拟,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课题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背景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结合背景资料和当地情况,找到检测某地某处环境污染状况的问题、假设和研究计划,启发学生思考设计研究计划时应注意设置纯净水作对照组,分别用纯净水、背景资料中列出的 300 mg/L 的硫酸铜溶液等分别培养蚕豆,比较污染状况,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污染程度不一样的水去培养蚕豆,再通过制作蚕豆根尖临时装片,观察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的情况,启发学生通过在显微镜下移动临时玻片标本仔细寻找,找全出现微核的细胞,比较微核率的差别,从而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水质污染程度和生物细胞微核率高低的关系。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细胞受到一些化学物质诱导或受到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时,染色体结构变异概率会增加”的结论,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严重遗传疾病或胎儿早期流产。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举些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一些遗传疾病的症状。对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知识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 P42表 33:一些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从而熟悉一些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