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学案(人教版)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系统优化的方法 (3)综合性思维方式◇运用: (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科学 (2)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二、【合作初探】:第一学时 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课堂探究 1(P54)请你列举一两个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哲理结论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课堂探究 2(P54)分析恩格斯的名言,思考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与别的事物没关系的事物?探究提示:没有这种事物。哲理结论 2、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二)、联系的客观性课堂探究 3(P55)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探究提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同时,人又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哲理结论 3、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