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基因的本质第 3 节 DNA 的复制设置问题,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放映 DNA 分子结构的动画,并回顾 DNA 分子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 DNA 分子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提出问题,DNA 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呢,DNA 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DNA 分子的复制。老师提问: “DNA 是如何复制的”?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复印机的复印。解决复制的主要问题是模板的讨论和母链与子链的关系。教师发现学生思维的可取之处,用引导的方式帮学生找出不妥的地方,使学生得出 DNA 正确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因这一问题的讨论可能的情况较多,故需要教师把握。如果学生提出全保留复制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半保留复制与全保留复制,以确定是进行半保留复制。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相信 DNA 是半保留进行复制的。那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不确定,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进行实验验证。DNA 是肉眼看不见的,如何才能分辨 DNA 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典实验中用同位素 15N 标记的方法,分析用 CsCl 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 DNA 分子的双链构成是怎样的,在整个实验的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 DNA 离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己得出结论:DNA 的确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同时还能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学生阅读教材并观察讨论图示:证明 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1、为什么要将大肠杆菌在含 15NHCL 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答:使大肠杆菌的 DNA 被 15N 标记。2、如果 DNA 进行的是半保留复制,预期得到的子代 DNA 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如何?3、如果进行离心,在试管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故证明了 DNA 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 DNA 复制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明确 DNA并不是由原来的 DNA 分子产生一个全新的 DNA 分子,而是 DNA 分子的两条链分开,每一条链(母链)作为一个模板再配上一条子链,这样形成的 2 个 DNA 分子每个都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DNA 复制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DNA 双螺旋结构在 DNA 解旋酶作用下解旋成 2 个单链片段;(2)以解开的每一条单链片段(母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提供原料中的 4 种核苷酸各自互补配对,并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连接成一段子链;(3)子链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