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 学年高一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 2 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节课教材先用生活中的实例讨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接着通过实验讨论并给出了牛顿第三定律,最后用该定律解释了生产和生活的一些问题。2、地位作用:从课程总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而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的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应用极其广泛。本定律的研究可以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实验,具有智力、思想等多方位的教育价值。教学对象1、学生特点:高一年级的学生积极性、 主动性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为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这节课准备用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2、学生已备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印象并不深刻。尽管在生活中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但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又片面。对有些生活现象,有时会凭直觉去错误解释。这就迫切需要真正深入理解该定律,弥补已有知识的问题缺陷,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这些错误。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功能及新课标的要求,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这样定位:1、知识教学:(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能力训练:(1)通过自主实验探索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问题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3、德育渗透:(1)勤于动手,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2)体验物理就在身边,感受物理世界的美妙教学重、难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我确定重点、难点如下:1、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重点的突出及难点的突破:(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索实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2)利用视频资料、图片,通过列举典型实例,让学生观察、体会,正确解释、描述。(3)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学生总结出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不同之处,突破难点。教法学法与教学互动1、教学方法: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的本质就是活动。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探索法、举例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思维。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索,让学生经历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从而对所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大量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