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课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课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4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课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4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课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3/4
1 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理解本文的结构方式。[学习重点]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学习难点]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天天预习]1.课内词汇煤屑 羞涩 酣眠 霎时 敛裾 颤栗 薄荷 斑驳 幽僻 缥缈 倩影2.每日成语(1)花好月圆: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2)柳绿桃红: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3)层峦叠嶂: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象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4)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5)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6)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3.知人论世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课文,1.说说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体会它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 3.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并加以分析。14.全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顺着这个脉络,可以看到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问题探究]读第 7—10 段,思考下列问题:1.夜游荷塘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莲图,江南采莲图有何特点?3、作者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莲的旧俗? [学习小结] 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感情,既要注意作者描写景物的特征、方法、思路以及写作的角度,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妙处,又要联系写作背景,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和细微的感受。[课时测评]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2012 广东卷)荷 叶 韩开春①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时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得村前,首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课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