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老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心理健康培训讲义第一讲 积极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包括:(一)心理正常 1、心理健康 2、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二)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10.1 老师自身的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进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示范作用 (2)激励作用 (3)熏陶作用 10.2 对我国老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老师的心理健康是指老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老师心理健康是老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教育及心理学讨论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老师的心理健康标准。老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认为,老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引自《老师有用心理学》 另认为: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爱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猎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制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老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老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老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老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艳羡,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进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心理健康新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