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案例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版第二册的《春笋》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坚韧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不但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而且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1、老师范读,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尝试想象画面。 师(充满激励的语气):小朋友们已经在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本领。今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这个本领强?(学生异口同声: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读,并努力想画面。 (老师话音未落,许多学生都已闭上了眼睛,一副信心百倍,立马一决高低的神情。) 师(用情朗诵):(略) 2、指名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的画面,老师适时点拨。 师:现在,谁先来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老师的鼓舞及低要求给予了学生很大的信心。几个性急的学生早已高举小手,大叫:我来!我来!) 生:我听到了春雷轰隆隆,轰隆隆,很响! 生:我看见了春笋,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 生:我看到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生:(好几个男生嘴快,不赞许前一个同学的回答):你是在背课文了! (看来,学生已经意识到会背课文不等于已经懂课文。) 师(因势利导):是呀,现在我们不是在背课文,而是说你脑海里的画面。没关系,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呆会儿,你也一定能行! 生: 3、老师再次感情朗诵,学生扮春笋再现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这一自然段中,冲破,掀翻显示了春笋不可阻挡的气概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韧生命力。冒准确写出了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一个一个不光说明多,还给人一种连续不断、你追我赶的感觉。它们都是重点词语,它们的意思,它们包含的情感、意蕴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春笋,来换位体验,为感情朗读 1 奠定基础。)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春笋。但春雷没来之前,你们在干什么? 生:在地下睡觉! (不等老师命令、指导,学生都离开了座位,闭上眼睛,蹲了下来,扮睡觉样。而不少男生更是奇思妙想,拿了书盖在身上,充当被子,拿了铅笔盒当枕头。更有甚者,班中几个淘气大王索性躺在了地上。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师:春天还没来到,地面上还找不到可爱的春笋娃娃。他们在哪里呢?奥,他们在地下睡觉。嘘别吵别吵,让他们宁静睡觉。 (老师巧妙的描述让全班同学进入了角色,教室里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