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电影《天堂的颜色》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伊朗电影《小鞋子》觉得特别好,看了几遍还是有一种意由末尽的感觉。所以又在网上搜了部伊朗电影《天堂的颜色》看了起来。伊朗电影带给人淳朴的气息,《天堂的颜色》也不例外。电影开头的时候我原来是看不下去了的,因为里面消失不少残疾少儿,这让我看了很难过。怕导演拍的只是要人去怜悯的内容,还好不是......是生活?是将来?还是......总之给我的感觉是——人间是有爱的......故事是围围着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盲孩而绽开。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惊异于他的名字与阿拉伯人的先知一样,好像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导演的一些情感,或许是祝愿,或许是怜悯。他因自身的残疾,只能被送往离家很远的特别寄宿学校学习,待放假之时,父亲勉为其难只好将穆罕默德带回乡下给奶奶与妹妹们照看,因为自己即将接近的再婚,为了摆脱穆罕默德这一障碍与包袱,父亲不惜无情地将穆罕默德送去学木匠,也因此第2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让无比疼爱穆罕默德的奶奶痛心疾首一病不起。奶奶死后,再婚的事也随之告吹,父亲只好将穆罕默德带回,却不料在回来的路上经受了一场灾难,穆罕默德被冲入湍急的河水中。通过一个盲孩无奈的残疾与苦难的经受,体现出人性中最为自私一面的恶劣与丑陋性,以至于在被无限放大与详细化后,最终形成了一种难以挽回与弥补的悔意与圆满。其实,我并不觉得片中的父亲就是完全的坏人,这部电影只是显示了人性的挣扎。小孩在这简单灰暗的人性面前显露出他的纯洁与无助。影片的拍摄显露了导演的才华和技能,在拍摄条件有限的状况下,导演丝毫没有疏忽对影片美感的营造,暖色调和冷色调分别反映了小孩的心境变化,其中也不乏自然美景的烘托,真的是一部特别美的电影,并且这份漂亮显得贴切而真实,让我觉得伊朗也是个特别漂亮的国度。它告知我们再贫瘠的土壤只要有心也会生长出漂亮的花朵,伊朗这样政教合一的国家或许状况不比曾经的阿富汗强多少,但是这样的国家、第3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这样的文化、仍有这样有才的电影人在耕耘,我们的国家是不是要学点什么呢?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穆罕默德虽然看不见,但他有乐观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仔细与刻苦,可以让同龄的正常人自愧不如,让老师大加欣赏。除了身体上这一无法转变的残忍事实,可以说他比同龄的人都要更加的优秀与卓越,但这偏偏就是穆罕默德最为致命的缺点。(读后感.9xwang.com)当穆罕默德被父亲送去当学徒后,当着同为盲人木匠的面,穆罕默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根据老师对于上帝的定义,穆罕默德随时随地不断地用触觉与听觉去感知四周的一切,除了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奇异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在苦苦探寻着上帝的踪迹与存在。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他盼望有朝一日能与上帝碰面,并质问上帝对于自己的不公。这除了是一种宗教信仰之外,它其实也是对生活的盼望与诉求。每个人都是无法选择出身,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是命中注定无法转变的事实,只能学会接受与妥协,但只要乐观乐观的面对人生,照旧可以体会到生活的美妙。看着出没在身边的弱势群体,许多人都会对他们的不幸布满了怜悯与怜悯,却无法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时常会涌现出来的那份彻底的无望与痛楚。但看完这部电影,我信任通过穆罕默德至少会让许多人对身边的弱势群体有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知与了解,也会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与真心。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