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1页
1/11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2页
2/11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3页
3/11
温儒敏 8 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 8 月 8 日,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百家争鸣,余音绕梁。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会会长温儒敏发言:警惕汉学心态,中文系没文气,一针见血,语惊四座。而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对于近年围绕中学语文改革谁都在抱怨的现象,温儒敏有什么话要说? 因飞机晚点,7 日的采访从下午 6 时等到晚上 10 时才进行。眼前的温先生,温柔、儒雅、敏锐。他言语平和,句子很短,柔里带刚。多年来养成习惯,从晚上 9 点,工作到凌晨 1 点。晚 11:30 结束采访,出差在外,不知温先生夜里是否能睡个早觉。 人物介绍 温儒敏,1946 年出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讨论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丛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出版专著《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作)、《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文学课堂》、《文学史的视野》、《高等语文》(主编)、《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等。 时间 8 月 7 日 人物 温儒敏采写 记者萧颢 通讯员 彭涛 汉学心态令人担忧 问:这次来华中师范大学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出路把脉,您会讲点什么? 温儒敏(以下称温):会讲一讲文学讨论中的汉学心态的问题。汉学原来是好东西,但把它当成我们的标准,要年轻人刻意地去模仿,扼杀了学术的自主性和创新的能力,这就令人担忧。 问:前不久北大汤一介教授到武汉来,对国学热也曾表示担忧。我不解的是,重读经典有什么不好? 温:加上汤先生的,我就有了两个担忧。现在一讲传统、国学,就笼统叫好,缺少批判分析,甚至认为能包治百病,就从五四启蒙倒退,近乎迷信了。如《论语》、《孟子》、《庄子》这些经典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场面上的显在东西。它们提出一个很高的标准,从古以来,普通人都很难身体力行的。一两千年以来,真正制约、影响普通中国人生活的,还有许多并非显在而又始终流行于民间的东西。中国文化传统是很丰富又很复杂的。 问:举例呢? 温:像清代《增广贤文》,以前蒙学就要读的。不光小孩读,不认识字的人也会背,什么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呀,路遥知马力等等,许多格言警句都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