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告别燃放烟花爆竹的旧民俗:王晓华从大年三十晚上七点左右开头,住宅四周就响起了密集的鞭炮爆炸声。有的如巨雷,似炸弹,令人惊恐。本想下楼走走的我放弃了,关紧门窗,但仍旧无法享受片刻的安静。在我所住的市中心,燃放烟花爆竹原来是违法之举,可是没有谁把这法当回事。不仅玩性正酣的市民忽视它,就连政府部门也懒得接相关的投诉电话。每到春节走过爆炸声连绵不绝的市区,我都像穿越战场般当心。或许有人会觉得笔者活得过于谨慎,但诸多事实证明我的谨慎并不多余。近年来,鞭炮爆炸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场小型战斗。去年春节,广东某地居民燃放鞭炮时就发生猛烈的爆炸大事,致使13人死亡和60多人受伤。从2022年2月13号到19号,中国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共消失1626起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事故,受伤的人数达到1808人。看了此类报道之后,我更加坚信自己立场的正确中国人应当告辞在公共场所禁放烟花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爆竹的习俗,以更富建设性的方式抒发节日的激情。过节放烟花爆竹,是古时流传下来的民俗。据说,先祖最初燃放爆竹,是为了吓走一种叫做年的害人怪兽。后来,这个习俗演化为驱魔辟邪的传统仪式。由此传奇可以看出,古人燃放烟花爆竹的根本缘由是觉得自己弱小,要以爆竹的声响和光亮为自己壮威。现在,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人已经升格为地球上的超级霸主,原来好像无比强大的自然界已经孱弱到需要爱护的地步,年之类的怪兽则消逝得无影无踪。明显,放鞭炮的传统理由已经不复存在。相反,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当下的烟花爆竹越来越接近于军火,时常成为夺人性命的危急品。人口密度的增加,生存空间的逼仄,更是强化了燃放鞭炮所带来的损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鞭炮驱逐的不是年,而是人自身。吊诡的是,恰在放鞭炮的理由已经特别牵强的状况下,国人却越来越热衷于在过年时制造可怕的声响﹑光亮﹑烟雾、碎片。造成这种现象的表层缘由是盲从和攀比心理:别人放,为什么我不能放?人家门前电闪雷鸣,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不搞出点声响和光亮岂不显得冷清?你放那么多烟花爆竹,咱家自然也不差钱!在这种盲从和攀比心理支配下,很多人加入到储存﹑展现﹑炫耀烟花爆竹的大竞赛中,购买和燃放鞭炮已经异化为打压同类、炫耀武力、斗富的仪式。在某些地方,过年放威力小的鞭炮早就显得落伍,有钱人和商家经常一次购买几万乃至几十万的鞭炮。于是,便有了《中国青年报》所报道的恐怖景观:2月13日,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辽宁大连市区的繁华街道,鞭炮响起,礼花齐鸣,商家相互攀比燃放鞭炮,以图吉利,造成空气污染严峻,行人难走路,车辆更难行。有的商家担忧废弃纸屑起火,使用了灭火器。(《中国青年报》2022年2月14日。)有人因攀比放鞭炮的气派程度而伤人害己,燃放鞭炮也时常蜕变为恐怖主义行为。它所造成的不是喜庆的氛围,而是严峻的公共危害。部分人可能因此享受了某种年味,但更多的人却被迫忍受污染、遭受危急、受到损害。这种充满着火药气息的年味,不要也罢!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事实上,盲从和攀比只是国人燃放烟花爆竹的表层缘由。其深层缘由是国人公共生活和公共意识的匮乏:其一,国人普遍缺乏没有参加公共生活(尤其是能打算其命运的公共活动)的机缘,难以给节日的激情找到好的出路,时常会体验到一种无力感,因而需要以声响、光亮、火花为自己壮威;其二,由于参加公共活动的机会太少,很多国人还未形成公共空间概念,时常把公关场所当作自家的后花园,习惯于豪无约束地在公共空间活动,毫不顾忌他人感受地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其三,内心的虚弱使国人特殊可怕被同类轻视,喜爱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攀比,企图以外在的力气压制对方。由此可见,国人喜爱燃放鞭炮说明白他们灵魂上的不成熟,说明我们还缺乏以参加公共生活来释放能量的习惯,说明我们还缺乏人人公平的观念。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未成年状态。现在,应当驱除的妖怪不是所谓的年,而是放鞭炮者内心深处的魔鬼。围围着是否应当禁放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