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亲爱的安德列》读后感这是最近看的龙应台第二本书,第一本是《目送》,是关于人生、抱负的散文。相比较而言,这一本集合了母亲与儿子通信的书显得更有实际意义,也更发人深省。文中的“Andi”是一个诞生于1986年的二十一岁大男孩,诞生在台湾,从小在德国一个小镇长大,特别典型的德国青年,有自己的思想,传统又叛逆。写在扉页的这段话特别能代表儿子的思想:“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成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原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日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这种思想,我也听到别人谈起过,的确如此,父母只是孩子的一个监护人,但并非父母的私有物,父母必需要敬重孩子第2页共1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的想法,因为他们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人,他们属于整个社会。龙应台算是比较开明的父母,她自己的经受使她不会对孩子太过于拘束。比如在爱国这一点上,她有着这样的感受:说“勤俭是台湾的传统美德”,怪怪的,莫非只有台湾人勤俭?说“中秋和七夕蕴含着台湾人民的民族美学”,怪怪的,似乎偷了别人的东西似的。我们都补剥夺的,是一份原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净而宝贵的群体归属感。在安德烈看来,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基本在躲避“国家”的概念,所以爱国不爱国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天方夜谭。安德烈在通信中提到让年轻人信奉的信条是“性,药,摇滚乐”,此语一出,妈妈吓了一跳,但妈妈最终还是很认可安德烈坦诚的态度,与儿子像伴侣一样探讨这个问题。妈妈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同学去触摸第3页共1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妈妈认为,儿子已经十八岁,就必需自己替自己的行为负责。妈妈说:“性、药、摇滚乐”是少年清狂时的自由概念,一种反叛的手势;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荆棘。可是你十八岁了,那么自己为自己负责吧。这一点,妈妈还是做得很不错的,比如在后面关于儿子吸烟的问题上,妈妈也是这样的态度。虽然她剧烈地反对吸烟,但她却没有直接对儿子提出任何的要求。因为她觉得,儿子已经成年,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假如是一个生疏人,她是肯定没有理由要求对方去戒烟,对于儿子也是同样道理。不错不错,这样的母亲,真值得中国式爸爸妈妈好好学习学习。第4页共1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恋爱问题上,安德烈竟然也能够特别坦然地把自己的心路告知妈妈,真是难得。他询问妈妈,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对于老师,他究竟是应当隐蔽自己的感情还是应当坦然吐露?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儿子关于恋爱问题的答案,她只告知儿子,很可能在他遇到终身伴侣之前,唯恐要恋爱十次,可能受伤二十次,并且每一次的受伤,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不过,他只要知道,他所需要的伴侣,是能够和他能够并肩站立在人生的船头,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放的人,伴侣的本身不应当是他必需应付的惊涛骇浪。母亲放心大胆地让儿子跌倒,看着他跌倒,她只盼望他能在跌倒的地方病爬起来,盼望让阳光照进来,照亮儿子藏着悲伤的心,照亮他眼前看不见终点的路。安德烈在德国的学校读书长大,所以经受的也完全都是西方的文化。在学校里,同学们因为私立学校的精英思维而起了冲突,安德烈只是说了一句话:“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斗!”这句话引自一位名第5页共1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叫GeorgBuchner的德国领袖,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他用法国大革命的标语来鼓动德国农夫起来抵抗贵族,这句话写在他十七岁写的书里,对一八四八年德国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妈妈在回信里没有对于儿子的思想进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