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一)女儿在北京上大二时剧烈向我推举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我早听说过这本书,但始终没顾上仔细读它。捧着女儿送我的新版《穆斯林的葬礼》从头到尾,不分昼夜,我几乎是一气读完的,整个人仿佛被覆盖在生命的悲伤之中,阅读中曾几次潸然泪下。我很久没有被这样一本书这般感动过了。“这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叉扭结的爱情悲剧。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内容、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困难的脚印,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掩卷长思,我唯一感受到的依旧是悲伤。或许有人并不信任这样的故第2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事,可是我却为它的生动与真实所深深吸引。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人性的弱点与人生的无奈,但你更能看到生命的价值。书中展现出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虽然最终归结到了一起,而命运却是如此的相像。一条是恩怨分明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韩子奇就注定要为此而演绎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家恨与国宝联系在一起,即使在那些宝玉漂流国外,遭受二战洗礼的时候,家,却在时间长廊中积聚起更多的恨来。我从心底怜悯仆人公新月,但我也怜悯韩子奇。有些东西是无法预料的,新月的诞生就像我们经受过的某些时代一样,或许从一开头就是一个错误。然而,新月却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是一个容不得浪漫的时代,她所选择的师生之恋只能走向绝境。在难以把握的命运面前,在每个人生命中那股捉摸不定的、潜在的暗流中,任何生命好像都有些微不足道,而哀歌便由此而生。在韩子奇说要转而投向仇人的时候,命运的哀歌就已然缭绕在我的耳边;而在新月临死的时候,我已经为这生命的哀歌而泪流满面了。在压抑和苦痛的感觉中我不禁要问:第3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正义,你为何而生,为何而灭?我也曾读过一些这样的故事,公正不在正义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礼》里的正义就在仆人公的身边,可它却是那样地微弱,以至于产生了我们不想看到的结局。报仇使人性失去理智,在遥远的将来,宿命同样落在下一代的身上,时代的悲伤已将一切掩埋,没有人理解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命归属。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让新月的母亲做一个躲避者,因为既然她有士气打破世俗的常规,却为何没有士气面对女儿与现实?《穆斯林的葬礼》以一段很冷清的描述让新月的母亲再次出场,这不过是让我们的心中更添几分哀愁的阴云而已。那段凄美、悲凉的描述使我久久不能忘记。是啊,很多已经过去的往事,很多生命旅途中留下的难以平复的辙痕是很难再找回来的,假如肯定要追寻,结局肯定是早已逝去的生命中那段难忘的心曲所奏出的绝唱罢了。穆斯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既熟识又生疏的名词,在这个词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这两个字,更简单让我们联想起那惊奇的仪式。第4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于是,人们对它的葬礼好像更会产生一种神奇感。于是,从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了她奇妙布置的圈套,使读者在《穆斯林的葬礼》的描述中一步步领会了人生的哀歌。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觐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别在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最终送进了穆斯林的葬礼;新月的母亲也在结束流浪之后,才找寻到一点往昔的生活痕迹。而对于任何人来说,流浪原来就意味着哀愁。流浪,在书里最终以葬礼为终点。或许谁也不知道,葬礼的哀歌毕竟为谁而鸣?我最终读懂了:生命的哀歌决不单单是为书中的仆人公而鸣,其实也是为你我而鸣、为众生而鸣,因为世界上谁也无法逃脱生命最终的劫数--不论你曾经多么绚烂或多么悲微。此外,女儿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想也令我陷入深思。女儿对我说:“读《穆斯林的葬礼》之前,我几乎很少真正了解穆斯林这个民族,甚至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