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中高《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苏教版第十册第九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雄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醉在音乐之中;2、层次清楚、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在分段时,为突出重点段,将末节单独为一段,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3、4 节的意图吧!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课后练习以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已有学习 基础,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育学生喜爱的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立体构成,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螺旋上升,学生的可接受性很强。 三、说教法、学法 因为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去过维也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