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祖母胡逢运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纪念我祖母的文章,但迟迟不知该如何落笔。 今日清明节,单位安排我值班,公安民警 24 小时值班备勤,没能回家给祖宗上坟祭祀。有人说:孝死不如孝活,心里也就安慰些。其实最想回老家看看我的祖母,给她祭拜磕头,烧点冥币,添些新土,清理坟墓。一晃眼,她离开人世已有 9 个年头了。 在我心里,祖母的一生可用四个词概括:勤劳、善良、坚韧、伟大。 我的祖母生于旧社会,20 年代初出生,比我整整大 60 岁。祖母的娘家在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有三姐妹,一个兄弟。那老舅一直没生育,以至于后来没有嫡亲子嗣,只好在邻近的村庄领养了一个表伯。旧社会都是亲戚结亲戚,祖母嫁给了自己的表弟,也就是我的祖父。而且,祖母的二姐也是嫁给同族的祖父,亲戚关系错综复杂,我都有些弄不清楚了,这些还是小时候祖母自己讲述给我们孙辈们听的。 祖母 19 岁嫁给我 14 岁的祖父,那时结婚大抵都是女方比男方大。祖父只有一兄弟,没有兄弟姐妹。旧社会生存靠的就是兄弟子孙多,人多势众。不幸的是,祖母一生共生了 10 个子女,可是家里穷,医疗条件差,只养活了三个儿子,即我的父亲、大叔和二叔。更为不幸的是,在我父亲未满 18 岁时,祖父于 1965 年因病撒手独自去了天国。整个家庭陷入了极度的困境。那时父亲初中没毕业,大叔、二叔更小,但祖母仍咬紧牙关供父亲读书。她坚信从古至今不变的一个道理:要想出人头地,一定要读书学艺,惟有读书或掌握一门技艺才可能改变生活现状! 于是为了生计,她四处借钱,供父亲在 60 多公里的泰和县城读高中,大叔开始学习木匠、二叔自幼也跟着学医。从此,家里所有的体力活、苦力活都靠祖母一个人承担。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常常是一个妇女出两个男人的劳力。由于她同村的姐夫、二姐(也就是我的堂祖父、祖母)过世得早,她还得供养照看她姐的两个儿子,即我的两个堂伯,以及村里人的冷嘲热讽。至今我仍难以想象,当时祖母是怎么挺过来的。 记得小时候,祖母跟我们孙辈们讲以前的生活,每每讲到那时的艰辛、怨恨、无奈,眼泪就不禁一滴滴的往下掉可是,祖母性情和气,心地善良,尽管生活如此困窘,她还接济比咱家更穷更苦的人。我听说,那年代常有一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人,他们路过村子,祖母时常会挤出一丁点口粮,拿几件破旧的衣裳,隔壁一些永新人来村子附近做事,还提供他们长年住宿。 在祖母的一手教育抚养下,父亲高中毕业后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