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路历程经验分享 择校有几个指标:喜爱度,区位,学校名气,专业实力,难度。 首先你要明确是否有心仪不已的学校,要知道这种为梦想努力的动力有时候是无穷的。假如有,进入评估,评估合格就不要浪费时间看别的了,信任自己。 假如没有强烈的愿景,那么就要综合考察海选,区位有时候是先决条件,要知道讨论生学校所在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出校门时人脉的所在地,也会影响你工作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个认可度的问题,虽然认可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大原因。 至于学校名气和专业实力这个还是要做一个综合评估的,个人倾向于工科看后者,文科看前者,原因是工科水平是项目堆出来的,文科可能更偏重一些社会认可度。当然这两个也不是区分了工科文科就会出现完爆的选择,大家还是需要综合衡量。 我当时是依据我的重视情况,给各项分配了一下系数,然后加权算出了合适的报考学校——大连理工。不过很不幸,我属于心有所属的人,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济。 好,选择结束,进入评估,评估什么呢?可行度。这个过程最痛苦的就是编写分数线,我要提醒大家,最靠谱的就是官方数据加上学长学姐的解释,因为各个学校进入复试规则不一样,所以还是需要学长学姐明确下。那么不可信的是什么呢,一个是考研机构,一个是各种帖子。前者不可信,因为他会编造数据,后者不可信,因为他多半也是道听途说,加上片面理解和演绎,再加上网络世界不用负责,胡说太正常了。 还有几点要说明,一个是别搞什么报录比了,脑子正常点吧。这玩意压根就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毫无意义。为什么?因为他没法统计,录用是什么?进入复试还是正是录用?正式录用包括免推吗?哪个学校发通知书时还区分下统招还是免推?考虑夏令营了吗?录用数的选择就没有统一标注。再说报名,以什么为准?报名数?你知道多少人报了名没复习不去考吗?那以考完所有科目?谁去搞这个统计?所以说这玩意压根就没法统计,你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瞎编的。再说这玩意有用吗?哪那么多好学校别人不报留给你,你要信任这么大的群体早就淹没了侥幸,不排除运气,但这也是不可控量。 还有一点是不要听信不负责任的言论,比如某某学校各种黑,我承认存在黑幕,但我也要说,给你机会考试就是给你机会掌握自己的未来,我们不能彻底杜绝黑幕,但是不是人人都有背景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被录用的。 还有一句话,就是越好的学校越公平。总听见有人说比自己初试低的都过了,自己被刷了,这个学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