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破校门之思等 破校门之思 9 月 9 日上午 9 点左右,山东师范大学老校区的迎新广场上,一位小姑娘对着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边哭边嚷:“说不来,偏劝我来,你看大门这么破,心都凉了,还上什么大学!我要回去复读!”这一幕被正好经过的记者看在了眼里,一经报道,便激起了民众的广泛疑惑:难道仅仅因为自己不中意校园大门,就不上大学了?小杂评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很多青年无法回避的经历。年轻人逐渐离开家庭的荫蔽,走向有着社会雏形的大学校园,在改变面前,无论是自己还是家庭,都会有忐忑、有不安。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帮助新生推开大学校门的有效矢量,而最重要的力,则是那份能够独立的自主。话题拓展自己开门、依靠、吃苦是一种本事 近期出炉的世界知名设计大赛“红点奖”获奖作品引发一场风波。9 月 7 日,网友发帖:“导师抄袭学生作品,在国际红点设计大赛中荣获至尊奖,有图有真相!”称湖北某高校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石元伍抄袭自己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红点设计大赛至尊奖,微博同时晒出了两人作品的照片。 “红点奖”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斯卡,获得此奖本是巨大荣誉,可获奖者却因窃据他人设计“点子”而成为丑闻。更不堪的是,抄袭者是导师,被抄者是学生,中国学界颜面尽失。小杂评 记得当年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时,他把血管画得好看些,藤野先生给他修改过来,还教导鲁迅:“解剖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藤野先生的做法很正确,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这是师道之底线。相比之下,抄袭学生的那位导师,缺乏的就是师道的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普通人,也许只是道德失范的个体;一个没有底线的导师,撒播的就是师道丧失和学术腐败的种子,遗毒无穷。话题拓展 教育的底线、尊重知识、道“北京人大学匾”折射谁的窘境? 9 月 10 日,@于方强 NGO 发微博称,90 后公民、河南小伙程帅帅计划送给北大一块新校牌“北京人大学”(意指北大招录本地学生过多,成为“北京人的大学”),遭到北大保安扣留。 长期以来,北大、清华“偏爱”北京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外省市的考生耍想考上这两所高校,不超过本省市一本分数线 100 分以上几乎没有可能。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1 分已能压倒成百上千人,高出 100 分谈何容易?难怪社会上要求教育公平的呼声如此强烈。 争议·曙光 9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