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师德师风优秀征文福尔马林中的坚守师德师风优秀征文福尔马林中的坚守他们的工作内容令人恐怖,每天必需和真正的人体标本打交道;他们的工作环境令人惧怕,试验课堂里总是漂浮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他们穿白外套,拿手术刀,却不是医生;他们“唠叨”不断,喋喋不休,却不是家长;他们的职业令人鄙视,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的课堂令人神往,被称为“医同学第一课”;他们神奇的身份是,新乡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老师。这个群体的总数不到30人,有70多岁的返聘老教授,有20多岁的年轻老师,每年担当着学校本部及三全学院以及成人训练学院的各层次近万名同学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课和试验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他们是新乡医学院教学任务最为繁重的老师,可是他们毫无怨言,悄悄奉献。他们是一个“爱唠叨”的群体,但唠叨不是本性,而是职业病。《人体解剖学》课堂号称“医同学第一课”,但也是最简单令人生厌的一课。人体206块儿骨骼、639块儿肌肉的每一块儿骨骼、肌肉的中英文名称都必需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牢牢记住;每一根神经、血管的走向,每一个器官的功能、位置……加上海量的医学专出名词,这些需要在一学年甚至一学期内坚固、精确地把握,不仅要求同学有超强的想象力量、理解力量,更要求他们有强大的记忆力和忍耐力,死板枯燥会在顷刻间杀伤每一位同学的奇怪心,带来教学中的“死角”。为了关心同学强化记忆,除去利用一些方法技巧关心记忆以外,人体解剖学老师必需在课堂上不断重复强调重点难点内容,引领同学复习巩固学问,长此一来,每一位老师都养成了“爱唠叨”的职业病。当人体解剖学老师的家属被“唠叨”所困扰之时,他们还在沾沾自喜:长期的教学效果表明,我们的“唠叨”教学还是特别有效的。他们是一个有急躁的群体,但这种急躁也并不是本性,而是解剖课堂上的后天养成。枯燥的学问简单使同学走神,海量的学问简单使同学畏难。在他们的互动教学中,“提问”是关键的一环,在提问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连续几个无以应对的同学。老师必需再次急躁地讲解,不停地重复关键内容。但是全新的内容和概念,很简单让同学们迷失,所以在一上午或者下午的连贯课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时中,同一个难点问题在讲解、演示、提问、试验等多个教学环节中被讲解八遍以后,还会有几个同学举手提问,下课以后,依旧会有同学跑到教研室追问:老师,那个问题还是不明白,您再讲解一下吧。对同学们而言特别生疏的问题,对于老师而言,他可能已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讲解了几千遍,可是面对同学,他们从未拒绝过,甚至还劝慰同学们:渐渐来,不要焦急,利用记忆规章多复习几遍就记住了。他们是一个有才智的群体。为了关心同学们强化记忆,他们领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他们多年来在实践过程中创新了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为了关心同学们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他们制作了三维动画教学片;为了便利教学,他们编印了图形精致、内容全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图谱;为了促进教学,他们潜心科研,篇篇文章得以发表,项项课题得到资助,他们中间,有国务院特别津贴享受者,有河南省省管专家,有全国优秀老师……他们是一个有爱心的群体。他们有友情之爱。坚持实行老老师带教青年老师制度,关心青年老师快速成长;坚持开展“冬至包饺子”活动,在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动手的过程中培育集体情感。他们有老师之爱。用师爱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传授学问;用师爱的急躁背负着“唠叨”的名声诲人不倦;用师爱的关怀关注着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和学业;用师爱的纯朴化解着同学的“恋师情结”;他们有职业之爱。他们沉醉在教学的幸福之中,常年置身于漂浮着福尔马林气味的试验室里,不顾侵蚀,悉心从教;他们沉醉在训练的幸福之中,不与其他行业攀比金钱,不与其他学科攀比辛苦,不谋求地位,不追求名声,心无旁骛,甘于奉献。他们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群体。以总数不到30的人员,每年担当着学校本部及三全学院以及成人训练学院的各层次近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