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德兰修女传读后感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一)德兰修女,又译作特雷莎修女,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18岁到87岁去世,把一生献给了穷人中的穷人。看《德兰修女传》搞清晰了一个问题,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分的。爱必需是面对面赐予和服务,是亲自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那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头的。只有先对详细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很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头的这一个,也就不行能有后来的很多个,以至于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我的确是个慈善精神不足的人,每次看到慈善晚会上把受捐助的人弄上台,大家带着高他一等的心态捐钱捐物,可怜他、怜悯他,我认为都不如你去跟他生活两天,陪他说话,给他讲讲故事,听他倒出心里话,暖和他的心。第2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一个原来贫困的人,突然间因为某个新闻报道而受到关注,获得大量捐赠,就像一个就要溺水的人被突然拉上豪华游艇,原来通过挣扎能学会游泳,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阳光心态,成长为红高粱一样健壮的劳动者,现在上了游艇,奇怪、自卑、不适应,甚至无法获得平衡、进而心灵扭曲。所以,我更鄙视德兰修女和她的教会所提倡的,对每个人微笑,拥抱他,就算一句话不说坐在他身边陪伴他,为他清洗伤口。她和她的修女们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抢救穷人,不但在印度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也在全世界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愿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我们不必艳羡别人去乡村支教,长期资助贫困生等等,我们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你给小区里的老人扶门了吗,你对收垃圾的人说感谢了吗,你敬重交通协管员听从他们的指挥了吗,你和卖菜的大姐聊家常了吗?让你四周的人感到被敬重,感到愉悦,给他们爱,就是我们应当做的。第3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而做慈善,我觉得要特别慎重,没有好的方式我宁可不做。书中215页,“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乐观,比如热忱地参与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作“远程爱心”。假如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的功名而已。西方富有社会,许多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父母子女的关怀,焦虑、怀疑、孤独、孤独,德兰修女说这是贫困的另外一种面貌。能够彼此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全部,但他们却是欢乐的。所以她认为家庭应当是爱的源泉,除非这个泉眼里涌流出源源不绝的活水,否则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善心总不干枯。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为了成就个人功名吧。一个家暴的人,突然要我佛慈善皈依佛教,还高喊造福大众,你可知他的真实面目了。第4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127页有句话,我觉得特殊真实的反映了的心理:我们或许只能在这种巨大的苦难和同样巨大的爱面前,惊异地出神,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表述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看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的这一生,我只能惊异地出神,也无法表述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二)在阅读德兰修女传时,刚开篇就提到她在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当时觉得很惊奇啊以前都听说是授予给政治人物,德兰修女不是政治人物怎么会获得这个奖项那?诺贝尔评比委员会的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敬重人的共性、敬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境况最凄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敬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势。”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日,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第5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人。”在读完整篇文章时觉得德兰嬷嬷的确是位值得敬重的人物,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