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从两汉到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2.掌握从两汉到元朝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3.掌握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发展进程。【重点难点】(1)重点:两汉至元朝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主要史实。(2)难点:两汉至元朝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学法指导】①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② 重视图示、照片、文字等史料的研读和分析,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③ 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将本课内容结构化、系统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与强化,是两汉至元朝政治制度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在两汉至元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有利于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②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领到中央政府,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政治素质。【知识链接】一、隋朝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被孙中山称为中国为世界做出的“第五大发明”。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选举制度奠定基础。南北朝选举制度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2.九品中正制度衰微。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州、郡地方长官随意左右、受贿营私的状况,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入仕途,“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这个制度到后来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家世、门第成为评定官员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已成为豪族势力控制选官的工具。对国家政治统治十分不利。3.士族地主的腐朽。南北朝时期,士族集寄生性、腐朽性之大成,尸位素餐,已经失去了执政的能力。4.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89 年,隋文帝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就必须破除士族门阀政治。5.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南北朝时期,庶族地主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身贫寒低微的庶族地主势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