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4年秋高三历史 第9课《清末新政》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14年秋高三历史 第9课《清末新政》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1/2
2014年秋高三历史 第9课《清末新政》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2/2
第 9 课 清末新政 学案(总第 19 课时)【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预约变法”上谕;新政措施;五大臣出洋考察;清廷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等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比较辨异: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措施之异同。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美国 1689 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2)归纳整理:清政府先后推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背景与目的。(3)分析理解:从清末新政的举措与过程剖析其实质与必然结果。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新政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走向穷途末路。【学习重难点】重点: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难点:如何合理评价新政措施及其作用。【学习要点】一、清末新政的历史原因◆: 二、清末新政的举措以及历史影响★:【学后反思】第 9 课 清末新政 练习(总第 20 课时)1. 1901 年 1 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2.孙中山曾提及,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 1900 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3、简述清末新政实行的背景与主要内容。4、请用历史唯物史观评价清末新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4年秋高三历史 第9课《清末新政》学案 华东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