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习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重点难点】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学法指导】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句。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案“我的疑问”处,待课堂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予以解决。预习案(限时 20 分钟,课前独立完成)◆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 ,统称为细胞代谢。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 ,它一般设置 组和 组。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 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 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 ,因而 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 条件下快速进行。4.巴斯德以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 ,与 无关。1857 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 的存在,即有 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 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 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 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 ,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 ,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也有生物催化功能。5.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一类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少数是 。二 酶的特性带 领全 班学 生解 读学 习目标 ,让 学生 明确 本节 课任务 ,提 高学 习效率。多 媒体 展示 小组 任务。分 配小 组到 黑板 展示。其 余学 生对 桌互查 ,安 排人 员11.酶的特性有: 、 、 。2.酶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