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第 3 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程标准】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知识梳理】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明清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1.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1)黄宗羲① 尖锐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的民主思想。② 为了限制专制君主滥用权力,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认为国家首先应该重“ ”。(2)顾炎武① 大力抨击君主专制,批判“ ”的天下观。② 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提出“ , ”。2.意义(1)对两千年来的 进行了深刻反思,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朦胧的渴望。(2)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较大的影响。二、民权思想的启蒙——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1.背景:随着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接触,思想革命的先行者了解、吸收了西方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及____________的原则。2.代表人物:以 、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3.主要贡献(1)康有为比较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民权观,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自立之权”,主张“ ”,只有这样才符合天赋人权的“公理”。(2)梁启超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的原则同 集中权力于一人,是完全对立的;抨击专制集权,鼓吹资产阶级民主。(3)谭嗣同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思想,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严厉抨击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传统观念,提出“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的纲领性主张。(4)严复吸收了卢梭的 和 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认为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 关系。4.评价(1)局限:只是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社会影响较为有限。(2)积极:是后来资产阶级 的先声。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背景(1)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由清朝统治者实现人民的各种权利是极不现实的。(2)孙中山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来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2.主要思想(1)把革命的宗旨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其中 是核心。(2)主张通过 革命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3)“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 和________,实行五权分立。3.评价(1)其民权思想中所包含的反专制、重民权、 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2)其思想成为 的主要理论来源。【课内探究】1.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材料一 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