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轼古诗《题西林壁》赏析-

苏轼古诗《题西林壁》赏析-_第1页
1/31
苏轼古诗《题西林壁》赏析-_第2页
2/31
苏轼古诗《题西林壁》赏析-_第3页
3/31
编号: 苏轼古诗《题西林壁》赏析(锦集 11 篇) [20XX]XX 号(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止)(本模板为 Word 格式,可根据您的需要调整内容及格式,欢迎下载。) 下面给大家分享苏轼古诗《题西林壁》赏析(共 11 篇),欢迎阅读! 篇 1:苏轼《题西林壁》古诗赏析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注释 ⑴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⑶ 侧:侧面。 ⑷ 各不同:各不相同。 ⑸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⑹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⑺ 缘:因为;由于。 ⑻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篇 2:题西林壁苏轼古诗赏析 题西林壁苏轼古诗赏析 小朋友,你去过庐山吗?庐山在我们国家的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 171 座。群峰间散布冈岭 26 座,壑谷20 条,岩洞 16 个,怪石 22 处,瀑布 22 处,溪涧 18 条,湖潭 14 处。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讲解 庐山横看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绵不绝;从侧面看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概各不相同。 作者之所以分辨不出庐山真正的面目,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他自己处在庐山之中。而只有远离庐山,躲开山峦的遮蔽,才可以真正认识到庐山的面目来。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假如主观片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轼古诗《题西林壁》赏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