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营州歌原文及赏析

营州歌原文及赏析_第1页
1/4
营州歌原文及赏析_第2页
2/4
营州歌原文及赏析_第3页
3/4
营州歌原文及赏析 营州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一作:皮)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 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宝贵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城下(xià):郊野。 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赏析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别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奇,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亮。“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营州歌原文及赏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