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课程性质”部分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课标的这一教育思想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源自内心的道德情感,产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基于此,品德与生活课要求老师走品德教育生活化的道路,将体验还给学生,让课堂重归于生活。为此,以下的这些努力和尝试都值得关注和讨论。 一、图文载体,再现生活 利用图画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品德与生活》教材插图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了知识的重点。教学时,可以利用插图再现生活情境,使许多隐性的教学内容显性化,以便于学生接受、理解。以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为例,假如教材只是简单地说教,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然而,教材采纳儿童喜爱的漫画形式,用多幅插图对比出“回家路上应该怎么做”。图画生动形象,学生立即就能把头脑中的图文内容还原成客观实物,获得主观感受,正确推断出图上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此外,还可以设计编排真实的故事情境,运用多媒体声、光、色、形的立体呈现手段制作课件,以“上学路上的故事”为主题,进行动态的情境再现,可以收到更加生动直观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情境,演绎生活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各不相同。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演绎生活,身临其境地去学习、体验。如在教学《坐立走,有精神》一课中,我让学生自愿选择不同的角色,以教室讲台为舞台,进行以下这些角色扮演 1.军营大门口,解放军手持钢枪站岗放哨,神情威武庄严,不可侵犯。 2.校园的清晨,值日生戴着值日袖标,微笑着在校门口迎接老师和同学。 3.T 型台上,服装模特跨着“猫步”,表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进行流行服装表演。 4.公园草坪中,一群老年人在那里跳健身操,他们神情平静愉悦,动作平稳轻灵。 老师自己不妨也进入角色,带头示范,表演一番,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全身心地去设计、演绎他们从未有过的情境体验。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促使他们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再体验、再反思。在合作表演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