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有适度的 安全感,有 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判,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 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量。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反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推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 IQ 值来表示,智商≥90 为正常,上不封顶,70 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 IQ 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 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 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假如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 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③ 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 讨论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 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 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假如一个人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