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关于白杨礼赞的学习心得体会| 《白杨礼赞》是茅盾同志的名作。细细品味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有如下三点。 一.托物言志,含蓄曲折的象征手法。 在抒情作品中,由于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很难具体描述,或因为某种缘故,不便于直接抒写,往往采纳象征手法,以适当的象征物作为题材,“咏物托志”,把抽象的精神形象化,把不便于明言的意思含蓄地表现了 出来。《白杨礼赞》就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极力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咏物”的目的在于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歌颂北方农民,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歌颂民族的力求上进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抒发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赞颂的真挚感情。文章写于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的重庆,不得不讲究斗争艺术,采纳比较含蓄的象征手法。 这篇散文的象征意义是通过白杨的形象表达的。细致逼真地描写白杨形象是,选用的词语既能抓住白杨的特征,又能含蓄地体现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第五节先抓住白杨树一直往上长,高大挺拔的总体象征,选用“力争上游”这个人格化的词语总写白杨。然后抓住白杨各个部分的特征,分别选用相应的特征性词语进行描写。如用“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写树枝;用“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更不用说倒垂”写树叶;用“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写树枝;最后从形写到神,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进展”、“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等词语赞扬白杨树的坚韧生命力和抵抗精神。这些词语既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特征,又含蓄地透露“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象征意义。 二.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由物及人的构思艺术。 文章在引出白杨树之前,勾勒了黄土高原宽阔平坦的雄壮伟大气象,在这个旷远的背景中,突然看见了前面的白杨树,这是由远及近;看到的白杨树从“一排”到“三五株”,再到“一株”,这种数量的递减,由群像到个别,使傲然耸立的形象清楚高大,然后由下而上地细致描绘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白杨树的伟岸形象如在目前,这是由面及点,写到点也就更近了;层层深化地点明白杨象征北方农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物及人,写到“精神和意志”,实际还是写人,“精神和意志”是人的借代。通过上述三步,文章尽情赞美了白杨树以及由它象征的人和精神,这就是别具匠心的构思艺术。 三.首尾呼应,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