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行为法律规范的诠释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我国的会计工作暴露出了若干问题和不足,急需进一步完善和进展。尤其要实现会计行为主体的全程优化,优化会计行为法律规范实现的产权环境,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关键词:财务会计;行为法律规范;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职业道德市场经济的进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为法律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进展。本文就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职业道德等法律规范的完善问题进行探讨。一、《会计基本准则》的重构问题1993 年 7 月会计基本准则替代统一会计制度,顺利实施了十多年。论文百事通客观地说,会计基本准则功不可没,成绩突出。但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①缺乏理论深度。作为会计基本准则,必须对其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作用和适用范围进行深化的分析。但会计基本准则只是将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抽象的表述,未作深透的原理性论证,因此,理论的有效程度和可信程度都不够。②适用范围有限。会计基本准则虽说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在实际运用中越来越缺乏适应性,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③基本内容有待完善。例如,会计目标的规定空泛、抽象,缺少可操作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缺乏明确的层次结构,各种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释义不尽合理;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不尽科学,没有完全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等等。面对问题,可能的设想有三:一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进行适当修改,并将之等同于国外的概念框架。二是在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再构建一份会计准则概念结构,形成会计准则概念结构———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具体准则的体系。三是取消现存的会计基本准则,重新制定和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并且不再给予其基本会计准则的身份。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是值得采纳的,其主要理由如下:1、《概念结构》是一套把目标和有关概念联结起来而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消除基本会计准则理论深度不够的弊端,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理论性。2、运用《概念结构》,可以避开所谓基本会计准则适用性问题的争论,将其作为评估、理解和进展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进展性。3、运用《概念结构》,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编制者对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与局限性方面提供基础,以便在一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