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完善探究摘要:我国针对经济过热实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有:货币市场中利率未能完全市场化,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外汇市场中大量外汇储备的存在和大量国际游资的涌入,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冲击;资本市场中公开市场不完善等。为完善金融市场,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应将 sHIBOR 作为新基准利率逐步完善;建立国际游资准入制度;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开放公开市场业务,充分利用国债市场;加强证监会和行业自律组织作用等。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公开市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几年来,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曾多次被搬上经济舞台,但是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货币政策的实施缺乏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为依托。本文通过对我国最近几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来透视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一、对我国近年来实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分析近几年,俗称“三驾马车”的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原动力。到 2024 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达23.1%,总额实现 21670 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 26%,达12210 亿美元,进口增长 20%,达 9460 亿美元,全年实现贸易顺差 2750 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逐月走高,农产品价格飙涨,直接导致消费物价指数(CPI)自 3 月份起涨幅连续 9 个月超过央行设定的 3%警戒线;8 月份后连续 4 个月超过 6%,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股市行情更是波澜壮阔。沪深股指连创新高,总市值亦快速增长。两年前上证指数在 1000 点的时候,两市总市值不过 3 万亿元,仅两年,总市值增长 10 倍。针对当时这种经济形势,我国货币当局立即实行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仅 2024 年就加息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十次;2024 年又四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 2024 年 5 月 20 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 16.5%。2024 年第六次加息时。存款基准利率已提高到 4.14%,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已提高到 7.47%。然而,货币政策效果却不如人意:一方面,众所周知,股价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然而 2024 年我国屡次提高利率,股价不降反而不断飙升;另一方面。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反而不断恶化。到 2024 年 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7.1%;从 2024 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