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恒定电流第 2 节 电动势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法,了解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了解电源内部存在内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学史 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情怀。2、通过对电池种类的了解,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3、通过实验和探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了解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三、教学难点1、电动势和非静电力这两个概念的引入。2、如何了解电源内部还有内阻。四、教学建议通过复习静 电力概念,明确静电力的作用效果,建议通过类比,分层次提出相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式的分析讨论,逐步明确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原因。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将形成电流和水流 条件进行类比,通过非重力对水的作用和非静电力对电荷的作用进行类比中得出非静电力的概念。通过讨论 不同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不同过程中逐步建立电动势的概念,并通过电动势和电压概念本质区别的讨论,加 强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教材图 2.1-2 的空白图,让学生继续画出导线中的电场线,提问学生形成这样电场线的原因(复习上节内容)。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 A 搬运到 B,从而使 A、B 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教师:电源 P 在把电子从 A 搬运到 B 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 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是个怎样的装置呢?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过渡: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导入二 【情境导入】将小灯泡接在充满电 的电容器两端,会看到什么现象?(小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分析:当电容器充完电后,其上下两极板分别带上正负电荷,如图 2-2-1 所示,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