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结婚中对近亲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近亲结婚中对近亲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近亲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假如他们之间通婚,称为近亲婚配。近亲婚配的夫妇有可能从他们共同祖先那里获得同一基因,并将之传递给子女。假如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纯合或相同基因的概率增加,这一相关系数称为近婚系数 近亲结婚概念,范围 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获得了较多的相同基因,容易使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在后代中相遇,因而容易出生素养低劣的孩子。据世界卫生组织估量,人群中每个人约携带 5~6 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而在近亲结婚时,夫妇两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在子代相遇,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和医疗水平,为了尽量减少近亲结婚造成的遗传缺陷,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危害 逆向思维 根据专家估量,每个正常人身上可能携带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有害的隐性等位基因,近亲通婚会使得这些隐性等位基因有更多的相遇机会,并且产生遗传上的异常。人类的核基因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在近亲通婚的情况下,两个相同有问题的基因结合到一起的机会远远大于非近亲通婚的人。近亲通婚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让我们从以下婚配模式来计算: 假如在一级表亲和二级表亲之间有一级隔代表亲和一级隔山表亲通婚,则近亲指数就是 1/32,其他类型依次类推。假设一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 1/1000: 非近亲通婚的后代患病风险为 1/1000000; 二级表亲通婚后代患病风险为 1/128000 一级表亲通婚后代患病风险为 1/32000 同胞通婚的后代患病风险为 1/8000 与非近亲结婚相比,二级近亲的风险增大 8 倍;一级近亲的风险增大 31 倍;同胞通婚的风险率则是正常随机婚配的 125 倍。 假如根据专家的提示,每个人可能携带有几个甚至 10 几个隐性的有害基因的话,近亲通婚后代患病的风险还会更高。比如糖原储积症这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的可能类型很多,其基因由 17 个以上的外显子构成,不同外显子发生突变的人结婚后代不会产生异常,而两个完全相同的外显子的配对,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