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及评价策略作者:陈艳华随着教改的全面铺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版教材的推行使用,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落实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的诸多环节中,语法规则的教学一直很有争议,该不该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以什么方式练习巩固,又以什么标准评价学习的效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一节语法教学实验课,探讨新教材中语法教学的有效模式和评价策略。一、实验的背景(一)当前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两大现象剖析一种现象是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过度强调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在“应试”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努力把详尽的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这样一来,就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操练,更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了。这种学习手段,通常是单纯以考试作为终极目标和唯一的评价标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因而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效率极低,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从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来看,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驱动的,而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肯定及外部评价,也是促使其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缺乏求知的欲望和成功的鼓舞,这样的学习不会收到实效。另一种现象则提倡“淡化”语法教学,认为语法知识讲多了,就是“应试”教育,就是不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其实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每天一节的英语课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少得不可能使他们像习得母语那样自然形成语感和习得语言。尽管上课过程是愉快的,但由于缺乏纲要式的归纳提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短暂习得往往会逐渐淡化。而从年龄特点来看,中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把经验自觉提升为理论的能力。久而久之,各种语言现象模糊不清,因此缺乏使用的信心与勇气。从评价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但由于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明确,学习者无法肯定其评价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如果学习者在终结性评价(如考试)中表现不佳,则会对在此之前的学习过程产生怀疑和动摇。(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特别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