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常见失误总结_ 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写?给材料的作文类型,我们在审题上首先要对所给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从中寻觅可供发挥的立意点。所关注的文字,叫视点,由此而确立的写作方向叫立意点 。2024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从题型上看,是给材料作文。作文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们对 09 年高考作文题所给材料文字作审题分析,原材料中的视点与对应概括出的立意点见下表: 审题可见,09 年作文题所给材料本身写作难度并不大,可供发挥的角度有很多,考生应该能结合自身的长处,写出个性化的思考。但从高考作文阅卷实际情况来看,却很遗憾发现分化严重,很多考生作文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总均分低于预期目标值。 究其失误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不懂得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法律规范,影响了作文效果,使阅卷者判分时左右为难,想说爱你不容易。 09 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考生在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法律规范方面的失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假如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当然,假如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例如,《梦想》。先引用板桥事例之后议论:这是板桥的特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我从小有个梦想,做运动员,成为姚明、刘翔那样。然后大段回忆 14 岁体校学棒球的受伤经历与恐惧。最后自我鼓舞:信任时间会冲淡一切,让我能实现梦想。正文与板桥的材料毫无关系,属于典型的戴帽后就扔的类型。这样的文章我只会给 38 分。 3、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诶材料间有必定联系。但有的考生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