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城域网项目建设介绍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正在走向全面深入,尤其是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也进一步向公众网扩展,其中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已成为极富发展潜力的城域网业务。作为 2002 年上海市政府的 12 件实事之一,各区的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也相应地开展起来。其中锐捷网络和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携手共建的长宁区教育城域网,其规划、设计、建设对于各地方教育城域网的建设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该项目的建设情况。项目建设背景教育城域网是一个为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服务的网络环境,是“校校通”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用 5-10 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实现“校校通”的建设目标指导下,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达成了在“有线通”网络的基础上构建长宁教育城域网的初步设想。2001 年,长宁区教育系统的“校校通”工程作为“数字长宁、数字校园”中的重要部分被提上日程。此工程将用两年的时间在长宁区各中小学构架素质教育所需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将各类知识、技能教育进行融合,形成“数字校园”的知识库,为学习型城区建设提供有力手段。 在此构架之中,长宁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基本配置包括“三室一网”,即学生计算机教室、教师电子备课教室、多媒体教室及构建宽带城域网接入因特网,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城域网的构建。具体项目实施关于 2002 年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网方案制定,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主要提出了以下需求:首先,从总体上来说,长宁区教育局希望建成的网络是千兆主干,百兆桌面;信息点布线能到达校区所有的教育、管理场所;实现教学和管理现代化。其次,从网络应用上来讲,整体高速接入互联网,提供安全的广域网访问;多个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学生计算机房、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内部联成网络,接入校园网络;即电子阅览室内部联网,并上连校园网。最后,从技术实现上,支持 IGMP 组播功能,可减少带宽的占用;提供端口聚合功能,可实现高带宽的连接,同时提供良好的冗余;通过设置静态 MAC 地址锁、动态 MAC 地址锁和 MAC 地址过滤等功能,达到对接入用户的有效控制;利用虚拟局域网(VLAN)来管理,安全性高、管理简单。通过细致的规划和多次论证,上海市长宁区普教城域网的建设方案最终确定采用锐捷网络提供的网络解决方案及网络设备。具体组网如下图示:如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