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大班音乐说课稿:小树叶一、设计意图: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始终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简单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老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仿照。而今,在仔细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觉,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爱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关心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力量。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训练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受,音乐缓慢悲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英勇了,树妈妈很兴奋。音乐欢快跳动,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亮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剧烈共鸣,幼儿简单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肯定的生活体验,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二)教学目标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量,对嗓音的掌握力量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力量也渐渐增加。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依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学问和力量的角度动身,我确立了以下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怜悯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动)、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训练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当是在老师引导下,幼儿乐观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怜悯感,体验其中的乐趣。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肯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力量。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唱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心情、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四)教学预备:1、引导幼儿观看各种树的姿势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熟悉,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幼儿思维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运用这些材料来创设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同时为最终的表演环节供应材料)。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这是作品观赏的重要媒介,它将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关心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及录音机。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心理学家告知我们:个体在熟悉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熟悉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纳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老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供应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二)学法日本音乐训练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当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微小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微小变化熟识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依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观赏法、对比法和嬉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供应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确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