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目的意义】 使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加深对民族精神含义的理解;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保卫先烈们打下的江山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的动力;使学生认识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四有”公民,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以及作为明天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捍卫者和建设者应具备较高的道德文明和科学文化素养。【活动时间】 4 月 5 日清明节下午。 【活动地点】 一年级班教室 【参加人员】 班级全体同学、班长、班主任、【活动内容】1、由班长主持,班长致开幕词 班长:今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我们怀念故人缅怀先人的日子,更应该怀念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人!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收看一个相关的革命短片怀念先人.2、组织收看有关先烈英雄故事的短片3、由班长总结短片内容并介绍清明的习俗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班长:看了革命先辈的事迹,我们大家都会倍加感动,下面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根据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别气氛。下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怎样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4、学生小组内发言:讨论如何从我做起,缅怀先烈传承名族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选出优秀稿班上发言。5、班长提出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从我做起倡议书班长: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行,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民族文化,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职责。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进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文化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