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例文】“”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制度之尺在外,道德之尺在内,内心的警醒是严守法纪的关键。保证公平公正的尺度不伸缩、不膨胀、不做选择性测量,既在修心,也在省身。无论儒家文化的正心诚意,还是佛教文化的明心见性,或者道教文化的清心致远,都把修心作为必修课,始终强调要保持宁静、不失本心。(中国纪检监察报《心中有尺 行之有度》)【典故】出自《尚书·大禹谟》, 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释义】意思是,要警惕戒备,没有忧患的时候要警惕忧患的发生,不能违背法度,不要沉溺于安逸,不要过分地享乐。【赏析】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比“”“如,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 直而温,简”“”“”而廉 , 公生明,廉生威 ,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 ,等等,为我们加强政德建设提供了文化基因。文化不仅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还可以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立一种恒久的价值观。与不正之风作较量、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支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廉洁文化建设。以廉洁文化正心修身,很重要的就是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焦裕禄坚持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杨善洲坚持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谷文昌坚“”持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这些先进典型不仅表现为外在的约束,更是内心的驱动,根子上是一种心理自觉、文化自觉。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主动用廉洁文化正心修身,坚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甘于奉献,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于律己、遵规守纪,自觉以廉洁文化正心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