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教育强国建设的民生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民生保障力作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之一,体现了教育的人民属性,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理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增强民生保障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科学把握民生保障力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生保障力蕴含了为什么办教育、为谁办教育和如何办教育的有机统一。科学把握民生保障力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厚植教育强国建设的民生根基。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4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增强民生保障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回答了教育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从教育精准扶贫到乡村教育振兴……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我国教育事业在保障基本、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上取得显著成效。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民生保障力,意味着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更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均衡配置,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等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促进“有学上”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