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 2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内容,了解寓言所比方的意思 2、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内容,初步了解寓言所比方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默读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的能力。 教具准备: 乐器竽;有关竽的音乐;铃铛;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老师出示乐器:竽。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假如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提示: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寓言二则中其中一篇就和这个乐器有关,你们猜猜这个乐器是什么)在学生的发言声中老师板书:寓言二则和《滥竽充数》 点评:出示乐器:竽有助于突破难点,解决学生容易将竽写成鱼的问题。 2、(课件放有关竽的音乐)师说:我们首先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打开书:15 页,自己读寓言用你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生字、生词,可以借助字典、词典,也可以两个人共同学习。 点评: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学习字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小结刚才的学习情况,问:有没有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生字(不能学生自学后就置之不理,在这里还要体现老师的作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予以帮助。) 5、两个人互相读课文:检查是否音准句通。(对自学环节的反馈) 6、默读课文:(1)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默读学习。) 点评:课标中指出:在中年级段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同时在默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 7、学生汇报: (1)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的读。比如:学生说:我从第一句战国时候,齐宣王喜爱听吹竽,又喜爱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知道了齐王是个喜爱吹竽的人。老师就可以引导说:那你把你知道的读出来,让大家听出来。(注意: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假如学生提出了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全班一起讨论,老师不要急于讲解。) (2)假如学生没有谈到对题目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滥竽充数:比方没有真正的才能,而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