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1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1课时_第1页
1/8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1课时_第2页
2/8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1课时_第3页
3/8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23 个生字,学会其中 1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写风筝的诗或文章。2、自制或买风筝准备参加放风筝活动。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过的古诗导入,在学生对风筝的历史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先根据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掌握观察图画的一般顺序,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图文对比,学习课文,理清大蜻蜓飞上天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景,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兄弟俩当时兴奋的心情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巩固理解,加深印象,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沟通搜集材料,拓展阅读(最好也应该要求学生读熟。为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带学生外出放一次风筝,最后,写一篇日记,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以古诗《村居(清 middot;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 770─年 前 476 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公元 907─960 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传说公元202 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经过千余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逐渐完善起来的工艺设计,使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致、合理而易于放飞。从唐朝(公元6118─...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1课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