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被建设部列为限制使用工艺。不得用于软土或易发生流沙的场地,地下水位高的场地,应先降水后施工。人工挖孔桩桩长不得超过当地建设行政部门的规定(如福建省规定:全省设区市、县级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自 2024 年 4 月 1 日起人工挖孔桩桩长不得超过 15m 但是,人工成孔灌注桩工程,其造价低、噪音小,尤其适用于场地狭小的场所。在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工业、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中,使用人工挖孔桩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以厦门世界贸易施工场地 B 栋为例说明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若干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 厦门世界贸易施工场地 B 栋位于厦门火车站前广场院西侧,场地北侧为厦禾路,距红线 3m~20m,西侧距红线 5m。地下室 3层、建筑面积为 8733m2,地上 4 层、建筑面积 99523m2,框架-剪力墙结构,桩基共计 94 根,桩径为 1m~2.3m,基坑开挖深度约 14.5m。 一、施工中孔壁坍塌及对策 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的持力层发生变化及地下水影响等原因,将会出现因漏水、流砂等导致的孔壁坍塌的安全、质量事故。根据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发现造成施工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②已挖好的桩孔未及时放好钢筋笼,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超过 4 小时;③地下水位有较高的承压力;④淤泥质土层 针对这些问题,实行以下处理措施: 掌握现场土质,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封堵;操作进程要紧凑,施工现场开挖和护壁两个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以确保孔壁不坍;地质较差,出水量较大,遇流动性淤泥或流沙时,孔壁应采纳钢护筒施工;对较易塌方施工段要即挖,即校对,即验收,即灌注护壁混凝土,要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避开渗漏;对少量流沙的桩位,先将附近无流沙的桩孔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应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用水泵抽水,将流沙桩孔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至桩底以下,使流沙桩免除在水淹状态下施工。 二、孔内的有害气体处理 由于地质构造或其他特别原因,在灌注桩的成孔过程中,桩孔中可能产生沼气、天然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 5m 时,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是否有有毒有害气体,应有专门的通风设备,保证有足够的风量。桩孔较深时,应采纳电引爆,爆破后应通风排烟,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