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书 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书 1 老师们,同学们: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源泉。在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面前,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没有水,一切生命都将消逝。科学讨论表明,人体的 59—66%是由水组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没有食物但是有水的环境下可以存活 7 天左右,可是在虽有食物却没有水的干燥环境下只能存活 3 天。一个城市在没有正常能源甚至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转,然而没有水,这个城市很快就会成为一座死城。 一个 71%的面积被水覆盖的星球却面临着水危机,这就是地球上的事实。其中 97.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 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不足世界淡水总量的 1%。有人比方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世界上占人口 40%的 80 个国家正面临着水的危机,进展中国家约 10 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 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 2500 万人死于饮水不洁,500 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估计到 20xx 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地缺水的地区。联合国水事会议指出水危机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另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人们说:20 世纪人类“为石油而战”,21 世纪人类将“为水而战”。 这说明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进展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难点,水资源短缺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贫水国无法回避的世纪挑战。尽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依旧奔流不息,尽管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兴建了水库8 万多座,总蓄水能力达 5000 亿立方米,加上无数引水、抽水设施,使全国供水规模从 1000 亿立方米增长到 5800 亿立方米。但是,今日的中国却不得不面对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的现实。全国有 400 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 110 座。春耕生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制约,“供水危机”的警报频频拉响。 为此国家正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工程——南水北调。节约用水是永恒的主题。“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的广告语,信任许多人都听说过。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从此节约每一滴水,真正做到用水“斤斤计较”? 我看到某些同学缺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