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知识产权制度与保护体系 内容摘要:作为进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印度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印度知识产权立法深受英国的影响,部分英国殖民时期的法律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适应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进展趋势,推动本国经济进展和全球化进程,印度适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履行国际诺言的同时,坚决维护国际利益。关键词: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印度一、知识产权制度的由来与进展殖民化时期印度最早的专利法出现于 1859 年。当时,英国统治者制定专利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英国专利持有者的利益不受侵犯,从而控制整个印度市场。随后,英国殖民者又相继颁布了《专利及设计法》、《发明及设计法》以及《专利及设计法》。其中,《专利及设计法》是印度第一部关于专利保护的综合性立法,该法一直实施至 1970年才被《专利法》取代。1847 年印度制定了第一部《版权法》。1911 年又对《版权法》进行了修订。1914年,印度在修订内容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版权法》。1947 年印度独立后,根据《印度宪法》第 372 条第 1 款的规定,印度仍沿用《版权法》。本土化时期1947 年独立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印度着手制定自己的专利法。1970 年,印度议会通过了独立后第一部《专利法》,该法规定:授予专利的目的是为了鼓舞发明,促经发明的商业化利用,而不是为了垄断专利产品的进口;认可专利的两种形式:产品专利以及工艺专利;药品、食品及农业化学品等产品本身不能授予专利,只对上述产品的工艺过程授予专利等。1957 年,印度颁布了新的《版权法》。该法扩大了版权的定义范围,规定作者可以在作品转让七年后及十年转让期到期前重新收回权利;对公共表演、图书馆翻印书籍的做法颁发许可证,通过收费或收取版权税的方式管理艺术表演活动。印度政府依据该法于 1958 年 1 月设立了版权委员会。1958 年,印度颁布了第一部商标法——《贸易和商品标志法》,规定了商标的注册和保护。1983 年,印度对《版权法》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因教育目的而翻译和复制外国作品必须获得许可;对作者的权利提供充分保护;去除管理方面的一些弊病等。1984 年,针对日益增多的盗版现象再次对《版权法》进行了修订。印度从建国到 80 年代中期实行的都是公营与私营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但在具体政策上实行了一种对公营经济更加偏爱,对私营经济普遍限制的态度。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