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及处理措施 1 公路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和断板 在新建和使用过程中不论是高等级公路还是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和断板都比较普遍、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 (1)挤碎:接缝边角碎裂,多发生在距板边缘 20cm~60cm 处,破坏率达 50%~90%,有的接缝在未开放交通前其附近的混凝土就已碎裂,有的通车后逐渐碎裂损坏。 (2)拱起:接缝两侧的板突然向上拱起。 (3)错台:接缝两侧面板产生竖向相对位移。 (4)唧泥:汽车行经接缝时,由缝内喷溅出稀泥浆。 (5)断板:有的板块当天浇筑的当天就断,有的未通车断板率就达 30%,有的路段通车后断板急剧增加,断板率高的达 60%~80%。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破坏率与断板率如此之高,严重影响了路面使用功能,给高速行车带来不利影响,接缝破坏与断板是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病害及产生原因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较多,亦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材料、工艺和管理上的原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并在讨论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2.1 材料上 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强度不足、体积安定性差、水泥的水化热高、收缩率大,砂、碎石颗粒偏大、含泥量大及有机质含量超标。 2.2 工艺上 (1)路基不均匀沉降,基层材料强度不足、不均匀,基层混合料细料偏多,水稳性不良,导致重复荷载下产生塑性变形而同面板脱空失去支承出现应力集中而开裂。 (2)基层标高控制不严,为了控制面板高程而使面板减薄或为了使面板达到设计厚度,而将基层下刨,使基层凹凸不平,摩阻力增大产生断板。 (3)混凝土配比不当,水灰比偏大,各种材料计量不准,水泥用量不够。 (4)不严格按法律规范操作,工艺不到位,施工质量差:① 混合料搅拌不足,振捣不密实,板边混凝土不均匀,强度不够;② 养护不及时,未覆盖保养。天气突然变化,或刮大风时未实行保护措施,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太快,而形成干缩裂缝;③ 切缝不及时,深度不够,切缝前混凝土收缩出现早期开裂;④ 传力杆安设不平直,活动端被浇死,缝内局部有连浆,或板收缩缝隙张开时硬物掉进缝中、填料失效等阻碍了板的伸长,使板在膨胀时不能恢复原位,产生较大的挤压力;⑤ 混凝土板厚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的荷载型裂缝。 3 预防措施 混凝土路面质量主要控制项目有弯拉强度、板厚度、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路面宽度、接缝顺直度、横坡度、中线平面偏位、相邻板高差、断板率、切缝深度、灌缝饱满度。因此,混凝土路面材料与施工工艺要求如下: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