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古诗文要籍叙录》读后感汉语言文学102班张晓庆今日上了文学院开设的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原本认为艰涩的课程,在吴浩军教授的细心备课和个人实例叙述下被上得妙趣横生,同学心底也激情澎湃,对中国古典文献及其保存、爱护有了更为崇高的理解和体会。课后,为完成考察作业而拜读了葛兆光先生为《古诗文要籍叙录》写的再版序言。还未读过的舍友问起来:“你读完有没有千思万想汹涌出来的感觉?”我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来,而不再那般顶礼膜拜。葛先生的这篇序言可一分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华书局重印旧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着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写序,自然回想起了当年的种种艰辛。为了给导师金开诚先生编写教材而接下撰写《古代文学要籍介绍》(后定书名为《古诗文要籍叙录》)的任务,当年还心高气傲的葛兆光先生决心抛开讲义,彻底推陈出新,这必定要面临巨大的考验。寒冷酷暑、精力与时间的投入,除了这些都还烙印在葛先生的记忆中外,还有的,就是从故纸堆里发觉资料的喜悦感。第二部分,葛先生开头介绍《古诗文要籍叙录》,其体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献的成书、刊刻和流传;二是考察内容的缺佚和真伪;三是争论选本和注本的优劣。(.9xwang.com)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书、对比校勘、解释争论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不行人云亦云,要“在不疑处有疑”。第三部分,也是要细读的一部分——文献学的意义。葛先生认为,他与导师金开诚先生的这次合作,是他后来做学问的基础,有了这些打底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夯实,才有了后来的巨大造诣。名目学让人快速查找资料,校勘学使人发觉新知,“学校”用以推断学术,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献的意义。读过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好像原本崇高而不行捉摸的文献与文献学,变得亲切了很多。对我们个人来说,背负着巨大的民族责任去学习文献学,虽是动力,却也是束缚。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的,对这一学问的学习,不像百米赛跑般感动人心,而更像马拉松——后半程见功力,学习文献学时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积累,也将是本钱。意义,在于个人的追寻,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输。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来说服自己,“为什么”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肯定要做下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