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金史·张浩传》原文及翻译《金史·张浩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平阳多盗,临汾男半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许。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选自《金史·张浩传》,有删节)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译文: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用献计的方式求见金太祖,金大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平阳多盗贼,临汾一男半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张浩捕住他,将他鞭笞致死,强盗于是得以削减平静。平阳近郊有滥建的祠庙,当地人都很敬奉它。庙祝、田主争夺香火的财利,多年得不到解决。张浩拆除祠堂,把#from本文来自九象.9xwang.com,全国最大的免费end#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为此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蔽踪迹,没有敢于违犯的。郡中得到很好的治理,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筑击壤遗风亭。贞元元年,张浩晋升为平章政事。张浩恳求凡是四周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恳求。没过多久,张浩被改封为蜀王,晋升为左丞相。正隆二年,张浩改封为鲁国公。张浩上奏章恳求退休。金皇帝海陵王问他说:“假如皇帝不明智,劝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谏没有被实行,良言听不进去,那么宰相就恳求离开;宰相年老或有病残不能胜任其职也恳求离职。你属于哪一种?”张浩回答说:“我体弱有病不能胜任职务。宰相府不是养病的地方,所以恳求离职。”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恳求。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预备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内宫廷失火,于是命令张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张浩从容上奏说:“以前营建中都,天下人都很兴奋地前来干活。现在民力没有恢复,而重新劳累他们,唯恐不像以前那样简单完成。”金朝皇帝海陵王不听张浩劝谏。张浩到朝堂上辞行,金朝皇帝海陵王问他攻打宋朝的利弊。张浩不敢正面劝谏,于是用委婉的话回答,想婉言阻挡海陵王攻打宋朝,张浩上奏说:“我观看上天的旨意,很久就想灭亡赵氏了。”海陵王惊异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张浩回答说:“赵构没有儿子,把远亲(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肯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听从于我们.”海陵王虽然很喜爱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第5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海陵王到达汴京后,几个月...